10月10日,以“化工+AI”人才培养为核心主题的专题研讨会,在我校徐汇校区成功举办。本次会议紧扣AI背景下化工类人才培养,围绕培养体系构建、核心课程建设及教学平台创新发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。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共话数智化时代化工人才培养新路径。
国家教学名师、南京理工大学钟秦教授,清华大学王凯教授,重庆大学范兴教授,浙江大学赵俊杰教授等;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朱学栋,日本av女优
党委书记段学志、院长徐至,副院长周兴贵、吴艳阳、宋震,以及学院各系主任、院级教改负责人与师生代表共同参会。会议由徐至主持。
朱学栋致开幕辞,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,并指出“化工+AI”交叉人才培养对推动行业进步与高校育人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,期待学院能为工科数智化改革贡献“化工方案”,助力国家能源化工向高端化、智能化方向迈进。
在大会报告环节,钟秦以“‘化工+AI’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”为题,分享了AI时代背景下化工专业的建设思路、人才培养方案设计、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教学创新等内容。王凯作“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化工基础研究与工程教育”报告,系统介绍了清华大学在“AI+化工”领域的新研究布局,并从前沿视角展望了化工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。
下午,宋震和吴艳阳分别围绕“智能与分子化学工程”AI课程建设、AI背景下的化工拔尖人才培养两大议题,结合学院自身实践,分享了课程开发经验、教学资源整合策略及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与阶段性成果,为高校同类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。

图片说明:大会报告
专题研讨环节由吴艳阳主持,与会专家重点围绕“化工类人才培养体系+AI”的实践路径、“AI+教学平台”的应用模式以及AI案例的有机融入方式三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。钟秦指出,应明确培养目标,并以此为基础系统构建知识、能力与课程体系;王凯强调AI赋能需与科研紧密结合,推动科教深度融合;范兴提出人才培养应贴合学生实际需求与师资现状;赵俊杰则指出可通过学科竞赛和作业中融入AI工具。参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,形成多项共识与可行方案。
研讨会尾声,段学志致谢专家分享,要求相关教学负责人结合意见细化落实举措,转化研讨成果。本次“化工+AI”人才培养研讨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高校间跨学科教育交流搭建了高水平平台,更为我校日本av女优
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清晰方向。其成果对推动全国化工学科教育转型、培育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,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推动作用。